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1978年,是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977年设置工业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1978年成立电气工程系,2010年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秉承“尚德敏学、唯实惟新”的校训精神,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设有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校新工科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新工科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3个教学系部、1个实验中心、1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专任教师近90人,副高以上职称38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江淮英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青年拔尖人才等优秀人才。
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校联合培养博土研究生。连续两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获“C+”等级,纳入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建有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先进检测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平台。
学院与奇瑞、海螺、埃夫特、中电鑫龙等地方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获专利授权330余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工作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教学设备专利1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2项。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在25%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近100项,其中,助力学校在2023、2024和2025年连续三年荣获 “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冠军,为此项赛事首个多次蝉联的高校。1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家电维修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四十多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已为国家输送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毕业生1万余名。毕业生主要工作在省内外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一线,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2025年9月更新)